哪一本聖經最好?
作 者: 賴俊明牧師
參考經文:【 路加4:16~20】
哪一本聖經最好?這是我在聖經公會工作18年,和教會頻頻接觸時,會友常愛問的一個問題。因為聖經版本實在太多,台語、客語、中文、羅馬字、英語、日語?到底哪一本才是最好的?講道最後我會給大家一個適當的答案。
首先來分享一個 年前聽到的故事。我們知道,聖經公會的全名叫United Bible Society,簡稱UBS,總部在英國倫敦。2004年成立200週年時,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舉行盛大慶典,榮譽總會長英國女王Queen Elizabeth II也在會中致詞。眾多見證者中,最令聽眾感動的是一位92歲俄國醫生和一位72歲農夫的共同見證。遠在蘇聯共產時代,讀聖經是被嚴格禁止的。有一次,這位醫生搭長途臥舖火車旅行,半夜天冷睡不著覺,便拿出他喜愛的聖經。正讀得津津有味時,出現一個KGB秘密警察,不但沒收他的聖經,更把車窗一開,將聖經大力丟出窗外。這事過後的一天,一個農夫在巡視他的農田時,發現一樣東西長在他的田中央,撿起一看,原來是一本書。他不識字,也沒看過這麼精美的書籍。他於是小心翼翼把這本書帶回家,一頁頁擦拭整理乾淨。這農夫後來有機會聽到福音,也信了主。在一次聚會中,他看到主理者手中的書和掉在他田中的那本很相像。農夫趕緊把這個巧合告訴那位傳道人。傳道人去到農夫家裡一看,告訴農夫說,這是一本最好的皮面精裝聖經,在蘇聯已不多見。初信主的農夫,傳福音很熱心。一開始他現學現賣,後來也深入研讀聖經。每次傳道人告訴他哪段經文很重要時,他發現這些經節在「他的」聖經中早已畫上紅線。有一天他瞥見聖經後面一頁寫著一個人將這本聖經送給所愛之人的簽名。名字底下又有一個被田中的水浸得有些模糊的地址。農夫嘗試依地址前去尋找聖經原主,從白俄羅斯到莫斯科,輾轉找到了聖經原來的主人。
七、八年過去了,這本聖經現在又重新回到醫生手裡。醫生的感傷不在話下,想起妻子臨終前的贈送,憶起兩人共同靈修的美好時光。「農夫牧師」也告訴醫生,這幾年他甚至使用這本聖經到處傳福音。醫生決定不拿回原屬於自己的聖經,反而與農夫搭檔,兩人作伙傳福音去了。就這樣,他們在白俄羅斯共同建立了二三十間教會。到2004年在台上見證時,已有20萬人透過他們信主得救。「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醫生怎麼也想不到這本失落在田中央的聖經竟然改變一個農夫,又因農夫的熱心傳福音,改變了多少人的生命。賈理翰牧師說,世上有些書是inform,傳達資訊給我們;有些書是reform,用來改革社會經濟文化;惟獨上帝的話語是transform,可以改變人心,重生我們的生命,使你從舊造的塵土,變成從 神而生的寶石。
我們這個時代的基督徒很幸福,要閱讀聖經非常方便。來看路加福音四章19~20節,記載耶穌首次講道,引用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2節。上帝的兒子去作禮拜有帶聖經嗎?應該沒有,因為耶穌叫人拿聖經給他。當時,並非每個會堂都有完整的舊約,因為以羊皮抄完一本舊約需1000隻羊,新約370~390隻。所以那時無法人人都擁有厚重的羊皮捲聖經。幸好在1456年,德國的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400~1468)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古騰堡敬虔的母親建議兒子第一本就印聖經。他果然印了400多本拉丁文聖經,到今天只存留20多本,大部分由歐洲貴族收藏或珍藏在博物館裡,兩本在美國,一本在亞洲,由日本最大印刷廠以800萬日元購得,再贈送給慶應大學保存。在印刷術發明之前,在那個不可翻譯拉丁文聖經,真理被壟斷的黑暗時代,歐洲大城並非每間教會都有聖經,平均每50間只有兩三間有小本聖經,如福音書或先知書而已。少數教會裡的手抄本聖經,因怕被偷,遂用鐵鍊將聖經牢牢捆鎖在鉗入講台地面的石製講桌上,聖經學上稱之為The Chained Bible(被綑綁的聖經)。
聖經歷史直到1804年又有一個重大的轉變。當時英國已進入工業革命時代,紡織業發達。在威爾斯有一個夫妻女兒的三人小家庭,父母白天在紡織廠上班,晚上回到家,母親總會講聖經故事給小女兒聽:「……大衛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裡……從囊中掏出一塊石子來,用機弦甩去……」(撒上十七:40~49),石子到底打中巨人歌利亞了沒?誰戰勝誰?欲知詳情,靜待下回分解。就這樣,每次講到精彩處,母親就技巧的停下來。女兒實在很渴望快快知道故事的結局。有一天,她問母親:「我可以自己讀聖經嗎?」 - 「當然可以!不過聖經數量很少,價錢又很高,恐怕不是我們窮人家買得起的。而且妳也不識字,如何讀聖經?」小女兒聽了,下定決心,一方面上學去讀書,一方面打零工開始存錢買聖經。從十歲到十六歲,她整整存了六年。這一天,她背著那大袋銅板,走了二十多里路,來到城裡Charles牧師的地方,興致勃勃要買聖經。不會吧?一個窮女孩?走路?用銅板?買聖經?牧師只習慣坐著豪華馬車的大主教或貴族來買聖經。也真的沒有多餘的聖經,牧師於是向她說:「很抱歉!聖經剛好賣完了,可能要再等三個月或半年。」小女孩絕望的哭著離開,牧師看了實在不忍心,又把她叫回來,把一本被一個貴族預訂了的聖經先賣給她。小女孩的心情又回到天堂,抱著聖經,三步併作兩步一路跑回家,聚集村裡的小孩,學起她母親的方式,講故事給他(她)們聽。這件事不久傳到Charles牧師耳中,他很感動的說,我們很多人這麼有錢,為什麼不成立一個組織?他於是奔走在倫敦各大小間教會之間遊說。1804年,第一個聖經公會在倫敦正式成立,之後擴增到世界各國,台灣也在52(1956) 53年前成立聖經公會。這小女孩Mary Jones也成為公會永遠的紀念。為感謝Mary的舉動,很多人出錢翻譯聖經,印製聖經,讓很多人方便的讀到聖經。
最後,我來說,哪一本聖經最好?有一位牧師常在教會舉辦聖經研究講座,他鼓勵會友說:「你們讀聖經不要只用一種版本,最好拿不一樣的版本來做比較,因為不管它翻譯得多好,沒有一本聖經等於希伯來原文或希臘原文那般精確。原因是,翻譯聖經時,有風俗背景的考量,譯者總會加註好讓讀者更加明白。」如我們公會二月份剛完成的現代台語新約聖經,儘量考慮以台灣人認識的字句用詞來翻譯。例如在保羅的「大馬色之光」那一段(徒九),主說:「你用腳踢刺是難的」(徒廿六14)。當時猶太人駕馬或駛牛,牛馬不高興發脾氣時,會抬腳踢人,尤其站在馬匹後面的更要小心馬後砲。主人常為教訓馬兒,就在馬腳後方放一塊有鈍釘的鐵板,馬踢它幾次以後就學乖了,懂得亂踢的疼痛後果。主耶穌對他說這話的意思,保羅完全明白。但台灣環境不同,我們不太了解主說這話的意思。所以當翻譯到這裡時,爭論很久,最後決定讓耶穌說台灣話:「不通用拳頭母擊石獅」。我們希望能舉辦「來聽上帝說台灣話」的講座。前面提到的那位牧師強調完讀聖經儘量用不同版本之後,很多姊妹聚集熱烈討論,誰喜歡哪本聖經,你說和合本,她說日文版,我說英文版。其中一位素來受人敬重的姊妹,半天沒開口,有人問她,你最愛哪一本?她回答:「從小到大,我愛讀的那本聖經,就是我母親翻譯的那本。」 - 「你母親自己翻譯聖經?」她又回答:「是這樣啦,從小到大,我所看到、所了解的基督教,就是從我母親的言行舉止讀出來的,所以我最愛的,就是我母親身上那本聖經。」我相信,你們明白這意思。今天情形一樣,我們教會很多弟兄姊妹常送人聖經,但是聖經很大一本,別人也不知從何讀起。不過,他(她)們卻常常在觀察你的言行舉止。哪一本聖經最好?就是活出基督在你裡面「永遠生命」的榮耀見證。那本聖經就是最好的聖經。
留言列表